奇志大兵相声里“一块钱搭中巴”早成老黄历,一块钱能干啥?在长沙首家共享干衣房享受烘衣、熨烫、消毒全套服务,和当街拉绳晒衣乱象说拜拜!
长沙晚报曾独家报道的开福区东风路街道王家垅社区便民“共享事业”,有了连锁新伙伴——8日,作为开福区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典型,长沙首家共享干衣房启用。居民每次只花一块钱,即可享受进口全自动烘衣机的服务,邻里间不用再争抢公共晾衣架,也不必再当街拉绳乱晒,裁缝手艺匠人同时提供缝补改衣低偿便民服务。“共享经济”理念兑现为基层便民的“共享事业”,让公益可持续发展。
6000居民“争”十余处公共晾衣架
停车位一位难求,充电桩动作要快,连公共晒衣架都“下手要早”——公共资源稀缺,成了不少老旧小区共同的民生痛点。
王家垅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,社区53栋居民楼,大都是长沙“古董级”老国企如原汽电、冷库、湖南绸厂等的老宿舍楼,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纯居民区楼。这些宿舍楼的阳台空间普遍偏小,有的封闭了阳台,还有些筒子楼甚至连阳台都没有。
没阳台、阳台小,每天要晾晒衣物咋办?有的居民在标识牌、电线杆、健身器材上随便晾晒,有的在绿化带拴绳晾晒,当街挂起内衣裤“万国旗”……私拉乱搭衣架晾晒衣物不仅有碍市容,也造成安全隐患。王家垅社区想方设法筹资建了10余处公共晾衣场,但由于场地狭窄,每处仅两三根晾衣竿,社区6000余居民要使用公共晾衣架,基本靠“争”。
“共享工具房的成功,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资源稀缺的思路。”社区党委书记欧阳晓琼说,“共享经济”理念举一反三,成了破解痛点的钥匙。
志愿者帮居民叠好烘干熨烫完毕的毯子。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 摄
全自动烘衣机加老裁缝“CP组合”服务共享
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《长沙晚报》独家报道《长沙首个共享工具房进王家垅“巷子里”》,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客户端也纷纷关注转载,王家垅社区巷子里的“共享事业”很快有了“姊妹版”。共享干衣房在社区六条巷巷子口的两型宣教中心内开放。
“我家可惜没有烘衣机,把‘老古董’缝纫机捐出来。”社区居民、长沙羽绒制品厂退休工人范阿姨第一个报名将自己当年的嫁妆,一台可正常使用的蜜蜂牌缝纫机捐出共享。一位爱心人士私人看到报道后捐出3000元,还有居民拿出稀罕的三线机……社区出资1.6万元,购买两台西门子全自动烘衣机,可提供烘干、熨烫、消毒全套服务。
75岁的居民周孝白曾当了十年裁缝,小到缝补缴边手艺,大到订制旗袍大衣,都是一把好手。退休后还开了十年干洗店,使用烘衣设备熟门熟路,她和同样是裁缝的范阿姨两人搭档,志愿驻守共享干衣房,每周一、三、五9:30—11:00,周二、四、六下午2:30—4:00 驻点服务。两位老人还收了两个徒弟,其他时段可通过电话、微信预约服务。
老裁缝周孝白(右)为居民提供缝补服务。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 摄
“烘衣机加老裁缝的最佳‘CP组合’,居民一次就可以享受到烘衣、熨烫、缝补、改衣等便民服务。”欧阳晓琼说,共享干衣房试运营一个月,期间免费服务。正式运营后,每人次烘衣仅收费1元,以补贴维护费用。裁缝匠人们的手艺服务也只收取工本费,所有服务对社区孤寡老人、困难户免费。这样,既可以使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,同时以共享服务引导居民告别当街乱晾晒衣服的不文明行为。(李卓)
来源:长沙晚报
作者:李卓
编辑:韩阳